上海到山东专线
现在时刻:

新闻中心

监管不力“病桥”雪上加霜

来源:linghan56.com 发布时间:2011-8-19 浏览次数:

    监管不力“病桥”雪上加霜 
  专家认为“施工本身导致的质量问题是首要原因,上海至济宁专线后期养护和监管的遗漏,也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大桥建成后,通行速度一直达不到70公里的设计时速。不到10年时间,有关部门又先后于2005年和2006年对这座桥梁进行两次整修,其中2006年的大修为整桥封闭施工,为期长达近1年。 
  此外,日常的“小修”也持续不断。 
  2006年3月,上海到济宁物流一份名为《杭州钱江三桥大修工程桥面设计调整方案审查会议纪要》的材料中,出现了“杭州钱江三桥桥面的病害,在上游幅南联桥面两层铺装层清除完毕后,已显露出来”的报告字样。并提到了“箱梁顶板缺陷“水泥混凝土铺装破损”等质量问题。 
  2006年下半年,一份名为《钱江三桥大修工程技术问题专家会议纪要》的文件指出了当时正在大修中的钱江三桥,在下游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完成后,局部地段就已出现较多裂缝现象。报告称,上海到济宁货运专家组通过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资料的检查,发现其砂率比设计要求的砂率高,并分析认为“砂率偏高是桥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一起典型的施工质量事故”。这份报告还要求市交通工程质安总站介入并按质量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大修之后,专家认为,伤痕累累的三桥已不再适宜通行货车。然而事实上,上海至济宁专线尽管禁止一切大货车通行,且三桥管理方也设有道路监控和载重感应线圈,但有关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至6月,共有3940辆55吨至100吨的大货车通过大桥;另外,百吨以上货车高达993辆,其中还有部分货车超过200吨!上海到济宁物流以坍塌事故发生当天三桥的监控系统记录为例,15日凌晨1点50分至2时整,短短10分钟,共有3辆100吨以上的车辆通过事发路段。其中直接导致道路垮塌的重型半挂车散落的钢板总共有27块,货物总重量在100吨以上,涉嫌严重超标“即便经过了整修,大桥的使用寿命也大打折扣。”江立生说,大量超载车辆违规上桥,导致大桥更加不堪重负。 
  “施工本身导致的质量问题是首要原因,后期养护和监管的遗漏,上海到济宁货运也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谢旭说,从事故的原因看,因为缺乏日常的及时养护,铰缝脱落导致桥面缺乏相互支撑,板梁单板受力过重,并最终引发坍塌。他表示,大桥的日常监测和养护,应该做在平时,等到桥面出现裂痕乃至整个桥面出现坍塌,已为时晚矣。 
  根据我国的规定,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至100年。“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大桥主体结构基本上全寿命都不应该会有太大问题。”谢旭说,对于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结构形式都采用非常成熟的技术手段的三桥而言,频繁维修,特别是不到10年两次大修,是“非常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