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质监站作为省级质量监管部门,曾先后两次对大桥进行验收前的交工质量鉴定
来源:linghan56.com 发布时间:2011-8-19 浏览次数:
上海到济宁货运事件发生后,杭州市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将事故主因定为车辆超载。然而,这个持续了仅5分钟、拒绝任何媒体提问的新闻发布会引发了社会各界质疑。
“车辆超载的确是造成路面坍塌的直接原因,上海到济宁物流但绝对不可能是根本原因。”桥梁专家、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旭说。
在专家看来,超载货车只是“引爆事故”的一个火种,上海至济宁专线是“压垮骆驼”的一个诱因《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深入调查后也发现,事实上,大桥在建成通车之前,便已存在严重质量隐患。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高级工程师江立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承认,大桥在建成通车前,就在检测中被发现南引桥有板梁错抬的情况,而更为严重的是,主桥发现大面积裂缝,而且裂缝的宽度严重超标。上海到济宁货运江立生时任浙江省交通厅质监站副站长,他说,1997年1月,钱江三桥建成通车前,质监站作为省级质量监管部门,曾先后两次对大桥进行验收前的交工质量鉴定。
据介绍,按照大桥的设计标准,大桥箱梁的裂缝不能超过0.2毫米,上海到济宁物流但事实上,根据质监站当时的测量,大桥尚未通车,主桥的实际裂缝已达到甚至超过0.4毫米!这样大的裂缝,江立生坦言“的确比较少见”。而桥梁专家谢旭则认为,对于钱江三桥这样一座采用预应力设计的重要桥梁来说,其设计标准是“绝对不允许出现裂缝”。
对此,杭州市交通局局长陈伟也表示,“质量肯定是有问题的”。
与此同时,在《经济参考报》记者的追问下,上海至济宁专线江立生也承认,质监站仅在大桥建成后对大桥的整体外观和大桥的主体进行了鉴定和荷载试验,对桥面以下的桥墩、桩基等本应在施工过程中同步跟进、并开展同步监测的环节处于管理真空。大桥建成后,从技术上而言,有关部门已无法就其是否合格开展检测。也就是说,桥面以下部分是否合格,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
在对桥面采取了一系列修补措施之后,大桥于1997年3月通车。但一位参与三桥项目的工程师表示,因为“先天不足”,大桥的通车验收一直持续了半年,最后才勉强给了一个“及格”。
“车辆超载的确是造成路面坍塌的直接原因,上海到济宁物流但绝对不可能是根本原因。”桥梁专家、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旭说。
在专家看来,超载货车只是“引爆事故”的一个火种,上海至济宁专线是“压垮骆驼”的一个诱因《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深入调查后也发现,事实上,大桥在建成通车之前,便已存在严重质量隐患。
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局高级工程师江立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承认,大桥在建成通车前,就在检测中被发现南引桥有板梁错抬的情况,而更为严重的是,主桥发现大面积裂缝,而且裂缝的宽度严重超标。上海到济宁货运江立生时任浙江省交通厅质监站副站长,他说,1997年1月,钱江三桥建成通车前,质监站作为省级质量监管部门,曾先后两次对大桥进行验收前的交工质量鉴定。
据介绍,按照大桥的设计标准,大桥箱梁的裂缝不能超过0.2毫米,上海到济宁物流但事实上,根据质监站当时的测量,大桥尚未通车,主桥的实际裂缝已达到甚至超过0.4毫米!这样大的裂缝,江立生坦言“的确比较少见”。而桥梁专家谢旭则认为,对于钱江三桥这样一座采用预应力设计的重要桥梁来说,其设计标准是“绝对不允许出现裂缝”。
对此,杭州市交通局局长陈伟也表示,“质量肯定是有问题的”。
与此同时,在《经济参考报》记者的追问下,上海至济宁专线江立生也承认,质监站仅在大桥建成后对大桥的整体外观和大桥的主体进行了鉴定和荷载试验,对桥面以下的桥墩、桩基等本应在施工过程中同步跟进、并开展同步监测的环节处于管理真空。大桥建成后,从技术上而言,有关部门已无法就其是否合格开展检测。也就是说,桥面以下部分是否合格,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
在对桥面采取了一系列修补措施之后,大桥于1997年3月通车。但一位参与三桥项目的工程师表示,因为“先天不足”,大桥的通车验收一直持续了半年,最后才勉强给了一个“及格”。
相关新闻
- 2017-7-24打造“传化网”智能物流系统平台
- 2017-7-20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运作效率
- 2017-7-18智慧物流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
- 2017-7-14给物流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 2017-7-13上海仓储物流配送








